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走向彼岸

心若在 梦就在 走向彼岸 从头再来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原创】登黄鹤楼  

2011-05-21 21:52:03|  分类: 游记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登黄鹤楼

黄鹤楼与岳阳楼、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。上个世纪90年代,经常出差武汉,曾数次登上黄鹤楼,每次登楼都有不同的感觉。

黄鹤楼坐落在武汉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,荆楚大地簇拥巴山群峰,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最长支流汉水交汇,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。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,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,龟蛇两山相夹,江上舟楫如织,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此。  

据史料记载,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,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。孙权为实现“以武治国而昌”(“武昌”名称由此而来),筑城为守,建楼以瞭望。到了唐朝,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名胜景点,历代文人墨客如崔颢、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张居正等,都先后到这里游乐,吟诗作赋,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。尤其是唐代诗人崔颢那首“黄鹤楼”——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……”更使黄鹤楼名声大振。

说起黄鹤楼名字的来历,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。据《极恩录》记载,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,一道士为了感谢她的千杯之恩,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,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。从此宾客盈门,生意兴隆。10年后,道士复来,取笛吹奏,跨上黄鹤直上云天。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,便在此地建楼,取名“黄鹤楼”。

1700多年来,黄鹤楼屡建屡毁,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10年大火。198110月,黄鹤楼开始重建,19856月落成。主楼以清同治时期为蓝本,建有5层飞檐,金色琉璃瓦屋面,比旧楼更雄伟壮观。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、楹联、文物等。楼外铸铜黄鹤造型、胜象宝塔、牌坊、碑廊、亭阁等辅助建筑,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。   

黄鹤楼共分5层,底层是高大宽敞的大厅,正面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“白云黄鹤”陶瓷壁画,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:爽气西来,云雾扫开天地憾;大江东去,波涛洗净古今愁。

二楼大厅正面墙上,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《黄鹤楼记》,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;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,一幅是“孙权筑城”,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;另一幅是“周瑜设宴”,反映三国名人来黄鹤楼的活动。

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“绣像画”,如崔颢、李白、白居易等,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。

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,内置当代名人字画,供游客欣赏、选购。顶层大厅有《长江万里图》等长卷、壁画。
  值中午,登临五层大厅外走廊,举目四望,视野开阔。“极目楚天舒”,不尽长江滚滚来;三镇风光尽收眼底,两岸景色历历在目。头上蓝天白云相衬,脚下列车来往穿梭,近处江面百舸争流,远处一桥飞架南北,令人心旷神怡。

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、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。它处在山川灵秀、两江交汇之地,正好迎合了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、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、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。登黄鹤楼,不仅获得愉快,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相互交融,从而使心灵净化,也许这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,与日月共长存的原因之所在。

黄鹤楼雄姿 

登黄鹤楼 - 走向彼岸 - 走向彼岸
武汉长江大桥
登黄鹤楼 - 走向彼岸 - 走向彼岸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63)| 评论(10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